文 | 来源:星城网 编辑: 本站作者

上学时,学到白驹过隙,那时的我对于时间流逝尚无明确概念。直到2018年的8月,突然在朋友圈中翻到一帮子人开始纪念北京的奥运会,当时的我才意识到原来奥运会已经过去了十年。总觉得时间越过越快,好像一眨眼,2020年就要来了。

十年时间,对于人来说有些长,但对于一家车企来说,十年只是一到两代产品的时间。作为“21世纪20年代”的开端,2020年成为了很多车企战略的时间节点,长安的香格里拉计划等等都是如此,甚至吉利的20200战略等就直接把2020写了进去。那么问题来了,要交卷了的车企们,表现都如何呢?


2.jpg


吉利:成为令人尊敬的车企

在2016年的年底,吉利汽车发布了20200战略,即在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(不含沃尔沃)的目标,进入全球企业前十强,同时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。从2017年入股宝腾、收购路特斯,再到后面入股戴姆勒成为第一大股东、联合运营豪华微型车品牌smart,吉利在全球汽车领域的名望,已经领先于大部分,获得了行业的认可。即便由于市场原因,吉利在2020年没有实现其销量目标,也已经足够让人尊重。

产品布局实现了战略计划


吉利汽车2020款吉利ICON


自3.0时代的首款车博瑞推出后,吉利的销量一路走强。为实现“20200战略”,吉利汽车集团在2020年底前推出超过30款全新产品,产品将覆盖轿车、跨界车、SUV、MPV等各种类型,并覆盖从A0到B级的各个细分市场,以满足不同市场的定位及需求。

自2017年开始,吉利相继上市了缤瑞、缤越、全新一代博瑞、博越PRO、帝豪GSe、星越、嘉际、领克01、领克02、领克03、几何A等一系列车型,基本实现了对热门市场的覆盖。而另一方面,吉利ICON、领克05、吉利Preface等产品也将很快推向市场,进一步丰富对消费者的选择。

当然,在推出更多新车型的时候,吉利也致力于成为引领技术潮流、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汽车公司。目前,吉利新推出的大量车型已经配备了L2级的辅助驾驶,并通过GKUI系统上通过与阿里高德、科大讯飞、中兴通讯、喜马拉雅、腾讯、京东等的合作实现了智能化的布局。


吉利汽车2019款缤越


部分战略实现难度较大

一方面,受市场大环境影响,吉利在2020年完成年销量200万辆的目标相对难度较大;而另一方面,吉利的新能源目标完成难度也不小。在2016年的北京车展上,吉利提出了要在2020年实现90%的销量为新能源车型,其中65%的销量为插电式混动和油电混动,剩下的销量为纯电动车型。

目前,吉利在电气化领域的布局十分完善,领克品牌全系均提供插电混动以及纯燃油车型可供选择,领克01还推出了油电混动车型,而帝豪、缤瑞、缤越、博瑞等车型也都提供了插电式混动车型可供选择。但作为商品,新能源动力似乎并不像燃油车型那样受欢迎。吉利官方的数据显示,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1-11月的累计销量为8.9万辆,同比增幅74%,但这相比自己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。这或许需要吉利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的售价了。

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技术输入者

在2017年6月,吉利正式签约入股宝腾并控股路特斯。入股宝腾后,吉利通过注入资金和技术帮助宝腾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,这也是第二家在吉利帮助下扭亏为盈的汽车制造商。数据显示,今年今年1-11月,宝腾汽车累计上牌89,476辆,同比增长50.4%,市占率增长至16.2%,升至马来西亚市场第二位。


宝腾2018款宝腾X70


依托在海外的多次成功合作,今年吉利也成功“牵手”了戴姆勒。根据合资协议,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-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,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。考虑到smart连年亏损的情况,梅赛德斯-奔驰负责设计,吉利负责研发有助于这个品牌在保证品牌调性的同时,成本有所降低,这将大有助于扭亏。而吉利在纯电动领域、AMA、PMA等小型、纯电动架构以及三电系统的积累,都对smart全面电动化有所帮助。

吉利已经建立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研发造型网络,在全球拥有哥德堡、英国等五大研发中心和巴塞罗那、洛杉矶等五大造型设计中心,形成四大基础架构平台体系布局,覆盖A0到A+级车的BMA、覆盖A0到B级车的CMA、覆盖中大型车的SPA及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平台PMA,适合多种车型及不同动力,为吉利全面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。

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:“20200战略将”指引吉利再次实现质的飞跃,并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一个全新的可能。”而这个可能无疑已变得十分清晰了。吉利的影响力早已走出国门,一举一动都被海内外媒体所关注。

长城:技术转型并走出去

在哈弗H6诞生的2011年,国内SUV市场刚刚起步。相比价格相对较高的合资产品而言,哈弗H6凭借着可靠性、亲民价格、动力配置的均衡表现迅速零跑细分市场。依托哈弗H6的带动作用,长城汽车在2016年实现了销量破百万的成绩,并将大概率在2019年实现年销量第四次破百万。


中国车企的小目标实现了吗?


技术实力得到加强

然而,2016年的长城汽车也面临着一些隐忧,设计略显平庸,科技技术甚至稍显老旧。而长城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,在“2017哈弗SUV品牌盛典”上发布了两项战略规划,一个是将投入300亿元用于新能源、智能化等项目,力求在主动安全、智能互联、自动驾驶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;另一个则是规划在2020年突破200万辆的年销量。

在产品层面,长城汽车计划开发全新的柔性化平台,并规划在2020年前推出几十款产品,覆盖小型、紧凑型、中型和中大型细分市场。2017年,换装了长城拥有100%自主知识产权、采用缸内直喷、涡轮增压和双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2.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全新一代哈弗H6正式上市,传动也匹配了哈弗参与研发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。随后,这套动力总成开始在长城汽车旗下产品中大范围应用。

产品逐步形成差异化


中国车企的小目标实现了吗?


随着具有延展性的技术推出,长城汽车展开了新一轮的产品周期。目前,哈弗品牌已经拥有F系和H系两大系列,形成了不同的产品风格。哈弗F系产品要更为年轻化,而H系要略偏向家庭用车一些。随着不同系列、不同产品的推出,原本哈弗H6一车独大的销售情况得到了好转。数据显示今年1-11月哈弗M6和哈弗F7分别实现了10.0万和13.0万辆的累计销量,分别占据了哈弗品牌销量的14.4%和18.9%。

在2016年的广州车展上,长城汽车WEY品牌正式成立,三年间销量已达30万辆。作为长城汽车旗下定位最高的品牌,目前WEY在自动驾驶、智能网联、清洁能源、共享出行等核心技术路线中均实现多项突破。目前,长城汽车发展至今已形成以保定为中心,遍布欧盟、北美和亚洲的“七国十地”研发格局。有以上研发储备为背书,WEY品牌现款量产车型的自动驾驶水平已达到L2+级别,到2020年第二季度将实现L2.9级别应用,2021年将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商品化,2022年更将达到行业领先的L4级别自动驾驶水平。


中国品牌扎堆亮剑法兰克福


在技术方面,第二次亮相法兰克福的WEY品牌也公布了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全新规划,明确插电混动系统、电驱动系统、和氢能技术三大研发路线,并将对Pi4平台进行升级。全新升级后的Pi4平台能够兼顾不同级别车型开发,提供5+3种驾驶模式、超级动力、能量回收等多项功能,创造更好的驾驶体验和良好的通过性。先进的驱动轴装配理念还能够深度集成电驱动零部件,做到在扭矩提升20%、功率提升15%的同时,体积和重量分别降低16%和21%。此外,无钴电池、9HDCT湿式三离合混动变速器等技术,也都将出现在未来的插电混动车型之中。

推行国际化战略

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表示:“WEY品牌计划2021年进入欧洲市场,2023年进入北美市场,2025年WEY将挑战3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。”不止于此,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出口新车5.08万辆,同比上涨41%,南非、俄罗斯、南美、中东出口市场销量均有显著提升。随着海外首个全工艺制造工厂——俄罗斯图拉工厂的建成投产,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破千辆,旗下产品逐渐获得俄罗斯市场与消费者认可,以458%的超高同比增长率,跃居中国汽车品牌在俄销售第一名。

虽然说,长城汽车致力于在2020年突破200万辆年销量的规划实现的可能性较小了,但长城发力智能化、新能源方面还是实现了重达突破,在技术上拥有了自己的优势。相信随着其全球化战略的逐步落地,200万的年销目标终将迎来实现之日。